-
我为“彩虹桥”代言丨毕业生
陈诺: 羽翼下的实战,看清未来的路
2025-09-01
【编者按】 从在学生会秘书部连策划案格式都搞不清的“小白”,到如今在快消行业独当一面的销售代表,陈诺的成长足迹清晰印证了“彩虹桥”的价值。校园实践中的摸爬滚打、职场初期的试错锤炼、学校关键时刻的兜底支持,让他在从校园迈向社会的路上,少了几分迷茫,多了几分底气,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。他的故事,是“彩虹桥”育人理念的一个生动注脚。
个人简介
姓名: 陈诺
年级: 2021级
社会实践经历: 达能 (中国)
工作单位: 达能 (中国)
策划里长出的翅膀
“在‘彩虹桥’的第一次‘实战’,就是从学生会秘书部开始的。”陈诺回忆道,“刚进部里那会儿,真是什么都不懂,连策划案怎么写都不清楚。”他记得疫情期间的冰雪主题活动,只能在家对着屏幕和老师一遍遍改方案,“就学怎么把流程写规范,哪些细节得标清楚。”
后来线下办趣味运动会,他跟着学生部在北科校区跑前跑后,“对接场地、核对物资,才知道一场活动背后要考虑那么多事——怎么写策划案才能让人明白,怎么跟人对接才顺畅,这些都是初高中根本没机会碰的,在这儿实打实学到了。”
“探路者”叩开机会大门
提起两次在达能脉动的实习,陈诺充满感激:“全靠学部的‘探路者计划’,不然哪来这机会。”他坦言想拿到机会不容易:“首先在训练营里你得表现得出众点儿,然后还得过面试关,简历和自我介绍都得好好准备。”
实习初期,他做的是理货员,“第一次这么深地接触快销行业,学拜访客户的‘八步骤’,按公司的规定摆货,还得学着做销量报表给领导看。”最让他犯怵的是跟门店老板沟通,“刚开始真的特别难,不知道怎么开口,后来才慢慢摸索,变得得心应手起来。”
北京屋檐下的“定心丸”
在北京实习期间,住宿安排曾一度让他感到棘手。“当时情况比较特殊,确实遇到了不小的麻烦,心里挺着急的。”陈诺回忆道。让他倍感温暖的是,学校及时伸出了援手,“学校了解情况后,非常迅速地帮我们解决了问题,提供了关键的支持。”
这份雪中送炭的帮助,如同给他吃了一颗“定心丸”,让他能够安心投入实习,“那种被支持的感觉,给了我在陌生环境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安心。”
实战打磨的“人情练达”
如今作为脉动的销售代表,陈诺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“沟通能力”。“两次实习都是在外跑的销售类工作,天天得跟客户、同事、领导打交道,人情世故学了不少。现在在部门里,我跟每个人的关系都处得不错。”
他见过不少干了几个月就走的人,“往往就是因为关系处得生硬,自己难受,领导同事也觉得别扭。而这些‘软实力’,恰恰是我那会儿练出来的。”
迷雾中早亮的指路灯
看着身边一些本科毕业还在迷茫、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朋友,陈诺更觉得“彩虹桥”的经历珍贵。“他们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,心里没底。我因为提前接触了社会,心里就清楚得很——我适合干哪种工作,我能干哪种,哪些可能是‘坑’。”
他直言,“彩虹桥”给了自己一个难得的好平台,“不然光靠自己,哪能有这些机会?也学不到这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。”
“别小看那份经历”
对还在“彩虹桥”的学弟学妹们,陈诺的建议很实在:“别觉得社会实践没用,去干了就有意义!”即使遇到困难,比如住宿条件不好,“那就自己动手,打扫打扫,简单改造下,总能想办法坚持下来。”在他心里,“彩虹桥”最大的意义在于:“它让我在学校的保护下,提前体验了社会的真实面貌,接触到达能这样优质企业的机会,帮我少走了很多弯路。”
最后,他笑着送上最朴实的祝福:“祝学弟学妹们好好学习,多攒点真本事,多接触新鲜事物,毕业后找个心仪的好工作,快快乐乐地生活!”
上一篇: 我为“彩虹桥”代言丨廖春晓
下一篇: 我为“彩虹桥”代言丨毕业生